卫生研究

Journal of Hygiene Research

其他信息

  • 《卫生研究》征稿征订启事

    <正>《卫生研究》(Journal of Hygiene Research)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承办的中文核心学术期刊。1972年创刊,双月刊,大16开,172页/期。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2158/R,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8020。

    2024年02期 v.53 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

    <正>达能营养中心与《卫生研究》杂志编辑部合作在该杂志创办“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自《卫生研究》1999年第3期到2024年第2期,已有150期,共有450篇文章被选用。创办这一论坛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在营养学研究领域里辛勤工作的青年工作者,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促进营养科学信息的交流,从而为促进中国营养健康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膳食质量和健康水平做贡献。

    2024年02期 v.53 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关于不法分子冒用我刊名义征稿行骗的提醒说明

    <正>近期发现有不法分子冒充《卫生研究》建立虚假网站,并以编辑名义误导作者投稿,以快速刊出文章为诱饵收取版面费非法牟利。为此,我刊特发表声明,我刊目前未设立官网,编辑部也未与任何投稿机构合作。郑重提醒广大作者,投稿时,一定要登录《卫生研究》采编平台(http://wsyj. cbpt. cnki. net),点击“作者投稿系统”投稿,此为唯一路径。

    2024年02期 v.53 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4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卫生研究》投稿须知

    <正>1稿件的著作权与书写格式1.1文题、署名及作者单位(1)文章题目不宜超过20个字,除DNA等最常见的缩写外,一般不用缩略符号;(2)署名顺序由作者自定。文稿的著作权,除《著作权法》另有规定者外属于作者,文责由作者自负;(3)按作者署名顺序在姓名右上角标注阿拉伯数字(相同单位的作者数字相同),在姓名行下面依次著录各作者单位全称(到科室)、城市和邮政编码;(4)第一作者只能属一个单位,即开具《稿件推荐信暨版权转让协议书》的单位。

    2024年02期 v.53 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

  • 2002—2015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低体重发生率及变化趋势

    史佳琪;房红芸;琚腊红;郭齐雅;曹秋野;苑晓琳;何丽;

    目的 了解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低体重的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数据来自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2010—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以及2015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历次调查/监测均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02年从132个监测点抽取60岁及以上人群样本27 778人,2010—2013年从150个监测点抽取34 581人,2015年从302个监测点抽取59 576人。通过问卷和体格检查收集研究对象的性别、出生日期、身高、体重等信息。结果 2002—2015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低体重率均呈下降趋势(P<0.01),低体重率由2002年的11.67%下降到2015年的5.19%,其中男性由2002年的11.51%下降到2015年的5.21%,女性由2002年的11.83%下降到2015年的5.17%。随着年龄逐渐增高,老年人低体重发生率呈增高趋势。城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低体重率由2002年的5.85%下降到2015年的3.31%,农村由2002年的16.25%下降到2015年的6.67%。2002—2015年中国7个地理区域的老年人低体重发生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2015年华南地区低体重率最高[9.49%(95%CI 8.61%~10.38%)],华北地区低体重率最低[2.55%(95%CI 2.15%~2.95%)]。结论 2002—2015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低体重率呈下降趋势,随年龄增加老年人低体重发生率呈增高趋势,农村高于城市,华南地区高于其他地理区域。

    2024年02期 v.53 173-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中国中老年人习惯性饮茶与10年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相关性

    杨宇祥;于冬梅;朴玮;黄坤;赵丽云;

    目的 探索中国中老年人习惯性饮茶与10年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联性。方法 数据来自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42 704名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作为研究人群,对其进行基本信息调查、基于食物频率问卷的膳食调查、身体测量(身高、体重和血压)以及抽取空腹血样的实验室检查。通过询问过去12个月内调查对象通常每天饮用茶的杯数定义习惯性饮茶情况,并使用Framingham风险评分计算调查对象10年内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采用多重Logistic回归法分析该人群中饮茶与10年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关系,并以性别作为分层因素做进一步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年龄(59.4±9.4)岁;男性20 104人,女性22 600人;城镇17 194人,农村25 510人。对于饮茶情况,纳入样本中有饮茶习惯者12 519人(29.32%),其中饮用频率为1~2杯/天者4153人(9.73%),3~4杯/天者3336人(7.81%),≥5杯/天者5030人(11.78%)。对于10年心血管疾病风险,28 267人(66.19%)为低风险,14 437人(33.81%)为高风险。在调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居住地、文化程度、收入、婚姻状况、吸烟、过量饮酒、体力活动、静态行为、睡眠、一年内参加医学体检情况、DASH膳食评分、能量摄入量和慢性病患病状况后,与不饮茶者相比,饮用3~4杯/天者的10年内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降低(OR=0.820,95%CI 0.719~0.934,P_(趋势)=0.03)。分性别分析后,不同性别饮用3~4杯/天者比不饮茶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均更低(男性:OR=0.849,95%CI 0.722~0.997;女性:OR=0.697,95%CI 0.527~0.922),且在女性中观察到的负向关联更强。结论 适量习惯性饮茶可降低中国中老年人群10年内心血管疾病风险,且在中老年女性中保护作用更为显著。

    2024年02期 v.53 180-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1991—2018年中国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与肥胖关系

    原晓蓉;欧阳一非;魏艳丽;姜红如;董孟茹;董小辉;王惠君;王志宏;张兵;张继国;

    目的 探讨中国成年居民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与肥胖的关系,分析预防肥胖发生的宏量营养素供能比切点值。方法 利用1991—2018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选取至少参加两轮调查且基线未发生肥胖的18岁及以上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以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8.0 kg/m~2判定为肥胖。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宏量营养素供能比与BMI和肥胖的关系,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分析宏量营养素供能比预测肥胖的切点值。结果 1991—2018年中国十五省(自治区、直辖市)成年居民蛋白质供能比和脂肪供能比呈上升趋势(P<0.01),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呈下降趋势(P<0.01)。调整协变量后,相较于脂肪供能比<20%组,脂肪供能比20%~30%组(β=0.05,95%CI 0.01~0.08)与脂肪供能比≥30%(β=0.15,95%CI 0.11~0.18)组与BMI呈正相关,20%~30%组和≥30%组发生肥胖的风险分别增加17%(OR=1.17, 95%CI 1.04~1.31)和6%(OR=1.06, 95%CI 1.24~1.56)。与<50%相比,碳水化合物供能比50%~65%组(β=-0.08,95%CI-0.11~-0.05)与≥65%(β=-0.17,95%CI-0.20~-0.13)组与BMI呈负相关,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在≥65%时能降低发生肥胖的风险(OR=0.71,95%CI 0.63~0.80)。预防肥胖发生的蛋白质供能比、脂肪供能比和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的切点值分别为11.78%、25.63%和68.53%。结论 1991—2018年中国十五省成年居民碳水化合物摄入与肥胖发生风险呈负相关,过量摄入脂肪能增加肥胖发生风险。适宜的宏量营养素供能比摄入能够预防成年人肥胖。

    2024年02期 v.53 189-194+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4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中国五地区儿童膳食模式和膳食网络

    陈梦雪;赵莉;熊静远;张倩;成果;丁钢强;

    目的 了解中国儿童主要膳食模式及膳食网络,探寻不同地区饮食差异。方法 利用1997—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以5824名3~17岁儿童(女童47.1%)为研究对象。地区为北部沿海综合经济区(北部沿海)、东北、华中、东部沿海综合经济区(东部沿海)、大西南综合经济区(大西南)5个地区。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获得膳食资料,采用称重法进行食用油和调味品收集。通过因子分析建立膳食模式,使用秩和检验分析5个地区每种膳食模式得分差异,并利用SNK法进行两两比较;通过计算食物组间互信息(可检测非线性关联方法)构建各地区儿童膳食网络图。结果因子分析(KMO检验值为0.60,Bartlett’s球形检验P<0.01)得到5种膳食模式,累计方差贡献率为42%:模式一以小麦和其他谷物为主,并摄入较少稻米、肉类和水产类;模式二以水果、肉类、乳类、蛋类、中式小吃和速食为主;模式三以薯类、零食、糕点、饮料和速食为主;模式四以稻米、薯类、蔬菜为主;模式五以豆类、坚果、水产类为主。模式一、模式二和模式三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式一得分较高为东北、华中和北部沿海地区,模式二得分较高为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地区,模式三东北地区得分高于华中和大西南地区,北部沿海和东部沿海地区在两两比较中与其他地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式四和模式五各地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膳食网络图中,北部沿海、华中和大西南地区的儿童表现出1个具有较大规模的主要食物网络,呈现较高的食物选择集中度。东北地区儿童展现出2个相对分散的食物网络,而东部沿海地区儿童则呈现出4个分散的食物网络,揭示了其膳食模式更为多元化。五地区膳食网络的中心节点均含有蔬菜或谷类食物,体现了中国传统膳食模式的特征。结论 中国五地区儿童的膳食模式和膳食网络呈现地区差异。

    2024年02期 v.53 195-20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0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2002年和2012年中国城市学龄儿童血镉及其暴露风险10年变化

    刘小兵;张宇;宫照龙;张惠迪;王俊;谭洪兴;朴建华;杨丽琛;杨晓光;

    目的 评估中国城市6~11岁学龄儿童血镉水平及其暴露风险10年变化。方法 依托2002年、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按照性别、年龄、居住地等因素,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筛选纳入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城市6~11岁学龄儿童,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纳入学龄儿童血镉含量,以2μg/L作为参考界值评估镉暴露状况,并根据血镉含量第95分位数的95%CI上限值估算中国城市6~11岁学龄儿童的镉暴露风险参考值。结果 2002年和2012年中国城市6~11岁学龄儿童共纳入2182名,分别为1036名和1146名。10年间学龄儿童血镉含量中位数由0.28μg/L升至0.95μg/L,而高于2μg/L的血镉超标率由1.45%增至10.47%;此外,镉暴露风险参考值由1.24μg/L上升至2.89μg/L。结论 从2002年至2012年10年间,中国城市6~11岁学龄儿童血镉水平及其暴露风险存在日益加剧的趋势。

    2024年02期 v.53 202-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2013年中国母亲感知无母乳状况及危险因素

    程遥;庞学红;段一凡;王杰;杨振宇;

    目的 探讨2013年中国母亲产后感知无母乳的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2岁以下儿童和母亲的调查数据,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55个监测点的12091名母亲。将感知无母乳定义为由于母亲自我报告无母乳且未进行母乳喂养。通过结构化问卷收集母乳喂养信息、母亲母乳喂养知识和一般特征。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与感知无母乳相关的因素。结果 纳入母亲中感知无母乳组419例(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母亲年龄(OR=1.04,95%CI 1.02~1.06)、产后大出血(OR=2.03,95%CI 1.30~3.16)、认为母乳喂养应该持续到孩子12月龄以上(OR=0.27,95%CI 0.17~0.45)、不清楚如何喂母乳(OR=3.31,95%CI 2.31~4.74)是产后感知无母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年龄、产后大出血、母乳喂养知识水平是中国母亲产后感知无母乳的主要危险因素,且母乳喂养知识水平为可改变因素。

    2024年02期 v.53 209-214+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达能营养中心青年科学工作者论坛

  • 2015年中国成年居民膳食维生素日常摄入量分布及不足率

    李彧格;黄坤;杨宇祥;朴玮;赵丽云;于冬梅;王玉英;

    目的 分析2015年中国成年居民膳食维生素日常摄入量分布及摄入不足率。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5—2017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抽取298个监测点,纳入18岁及以上研究对象72 231名。膳食调查数据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结合调味品称重法收集,利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建立的食物及营养素日常摄入量评估方法估计维生素B_1、维生素B_2、维生素C、维生素E和烟酸共5种维生素的日常摄入量及其分布,并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平均需要量或适宜摄入量,估计维生素摄入不足率。结果 中国成年居民的膳食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_1、维生素B_2和烟酸的日常摄入量分别为27.93、77.67、0.78、0.62和13.15 mg/d。维生素摄入不足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维生素B_2(95.98%)、维生素B_1(86.73%)、维生素C(63.70%)、烟酸(39.81%)和维生素E(21.17%)。女性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B_1和烟酸摄入不足率高于男性(P<0.01),75岁及以上年龄组5种维生素的摄入不足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农村居民的维生素C、维生素B_2和烟酸的摄入不足率高于城市(P<0.01),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居民5种维生素的摄入不足率均高于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居民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居民(P<0.01),家庭年总收入<2万元居民5种维生素的摄入不足率均高于收入≥2万元居民(P<0.01),超重和肥胖组居民维生素E的摄入不足率低于正常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组居民,维生素C和烟酸的摄入不足率高于正常BMI组居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维生素E外,整体上5种维生素的摄入不足率随身体活动强度的升高而降低。结论 2015年中国成年居民膳食维生素日常摄入量偏低,维生素日常摄入量及摄入不足率在不同性别、年龄、城乡、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水平、BMI以及身体活动强度组的分布存在差异。

    2024年02期 v.53 215-2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2023年泸州市454名65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膳食质量评价

    孔源;张雪;李泽甜;且亚玲;张梁川;彭亚婷;贾红;

    目的 评价65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的膳食质量。方法 于2023年2—3月,采取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泸州市某乡镇454名65岁及以上的农村老年人,膳食调查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以面对面访谈方式收集问卷信息。使用膳食平衡指数-16评价其膳食质量。结果 该地区老年人群膳食中度和高度失衡人数占比79.7%;膳食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同时存在。谷薯类和畜禽肉类食物平均每日摄入量为356.7 g和76.2 g。水果、奶类和鱼虾摄入每日平均摄入量分别为22.8 g、36 g和3.7 g,仅为推荐量的10%。此外,食物多样性程度也比较低,平均每日摄入的食物种类大多数为5~8种,仅有4.6%的老年人达到8种以上。该地区农村老年人存在一定程度的摄入不足、严重摄入不足、一定程度的摄入过量以及摄入不足和摄入过量等7种膳食模式。其中主要以严重摄入不足模式和一定程度摄入不足和较高程度摄入过量模式为主,占总人数的72.3%。结论 2023年泸州市农村65岁及以上老年人存在膳食失衡较为严重,蔬菜、水果和奶类以及水产品和蛋类的摄入不足的比例较高,畜禽肉类和谷薯类摄入过量。

    2024年02期 v.53 223-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SEC16B、DNAJC27、FTO和MC4R基因多态性与汉族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关联性

    彭锣兰;宫照龙;韩超;陈梁凯;石丽丽;赵金鹏;王梦瑶;陈晨;卓勤;霍军生;李岩;

    目的 研究SEC16B基因rs633715、DNAJC27基因rs713586、FTO基因rs11642015和MC4R基因rs6567160多态性与汉族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22年来自“早期儿童营养包干预长期营养健康作用评估”项目监测点的河南省和贵州省749名2~6岁汉族儿童为研究对象,分成超重肥胖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KASP SNP分型技术对rs633715、rs713586、rs11642015和rs6567160进行基因多态性检测。使用χ~2检验分析4个位点的基因型多态性分布,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4个位点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关联性。结果 rs633715和rs6567160的基因型多态性在河南省和贵州省学龄前儿童中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rs633715位点的CC纯合突变型和隐性模型与学龄前儿童患超重肥胖的风险有关[OR及95%CI分别为2.915(1.163~7.305)和2.997(1.226~7.323),P<0.05];rs713586位点的TC杂合突变型和显性模型与学龄前儿童患超重肥胖的风险有关[OR及95%CI分别为2.362(1.054~5.289)和2.362(1.054~5.289),P<0.05]。rs11642015和rs6567160位点的多态性与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rs633715和rs713586的累积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携带风险基因型的数量与学龄前儿童患超重肥胖的风险存在正向关联(P_(趋势)<0.01)。结论 在汉族学龄前儿童中,SEC16B基因rs633715和DNAJC27基因rs713586位点的多态性与超重肥胖易感性有关,且SEC16B基因rs633715和DNAJC27基因rs713586位点的多态性对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易感性有累积效应,携带风险基因型的数量与儿童超重肥胖风险呈正向关联。

    2024年02期 v.53 229-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调查研究

  • 1996—2022年中国市售含益生元保健食品推荐剂量

    朱铭钰;陈慧慧;王国栋;马姗婕;向雪松;高慧宇;

    目的 了解我国含益生元保健食品的推荐剂量。方法 调查1996—2022年我国获批的含益生元保健食品标示信息,从总体情况、不同保健功能和不同添加方式等方面分析含益生元保健食品推荐剂量分布。结果 1996—2022年我国获批有明确剂量信息的含益生元保健食品共计174个,主要涉及低聚果糖、异麦芽低聚糖、低聚木糖、聚葡萄糖与低聚半乳糖5种,以益生元复配产品居多共159个。含益生元保健食品推荐剂量范围跨度较大,总体上单一有效原料添加的含益生元保健食品剂量高于复配使用剂量。含低聚果糖保健食品推荐剂量为5.28~17 500 mg/d;含异麦芽低聚糖保健食品推荐剂量为220~28 000 mg/d;含低聚木糖保健食品推荐剂量为8.4~2800 mg/d;含聚葡萄糖保健食品推荐剂量为4~12 120 mg/d;低聚半乳糖产品数量较少仅纳入2种,推荐剂量分别为259.8和3500 mg/d。益生元保健食品声称功能集中在通便、增强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3项,不同功能复配添加的益生元保健食品应用剂量接近总体剂量。结论 我国含益生元保健食品中益生元的推荐剂量范围较大,产品中益生元以复配添加为主。

    2024年02期 v.53 237-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2010—2021年深圳市ST314肯塔基沙门菌遗传特征和耐药分析

    郜晨曦;佘艺颖;罗苗苗;岳芝娇;姜伊祥;胡璐璐;蔡锐;江敏;吴双;石晓路;李迎慧;邱亚群;扈庆华;

    目的 了解深圳市ST314肯塔基沙门菌流行情况、遗传特性及耐药特征。方法 对2010—2021年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收集的14株ST314肯塔基沙门菌全基因组测序进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耐药基因及质粒检测;采用微量肉汤法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 共收集57株肯塔基沙门菌,14株为ST314。ST314肯塔基沙门菌全球系统发育树显示,深圳分离株与越南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分离株聚集分布在clade 314.2上,且深圳本地菌株间单核苷酸多态性距离较大,说明为散发。在ST314肯塔基沙门菌基因组检测到9类共17个耐药基因/突变,携带3种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包括bla_(CTX-M-24)(14.3%,2/14)、bla_(CTX-M-55)(7.1%,1/14)、bla_(CTX-M-130)(14.3%,2/14),均位于质粒上。关于喹诺酮类的耐药因子,在基因组中鉴定出2种质粒介导的喹诺酮耐药基因:qnrB6(71.4%,10/14)和aac(6′)Ib-cr(78.6%,11/14),一种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突变T57 S(100%,14/14)。深圳市ST314肯塔基沙门菌的多重耐药率为92.86%(13/14),对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高(100%,14/14),其次是氯霉素(92.86%,13/14)、头孢噻肟和氨苄西林(78.57%,11/14)、环丙沙星和萘啶酸(71.43%,10/14),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21.43%,3/14)。结论 ST314是深圳市肯塔基沙门菌中的第二大流行的ST型,主要从食品中分离,尤其是禽类;ST314为散发感染,基因组呈现高度的遗传保守型。ST314肯塔基沙门菌耐药十分严重,尤其是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突变、喹诺酮耐药基因共同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和质粒介导的头孢类耐药问题突出。

    2024年02期 v.53 243-249+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8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生命早期肠道菌群与婴儿神经发育的关系初探

    贾雯;刘美汛;周志谟;李金星;吴思谋;沈曦;何方;程如越;

    目的 比较神经发育良好婴儿和神经发育迟缓婴儿的肠道菌群组成差异,分析生命早期肠道菌群与婴儿神经发育水平的关系。方法 于2020年11月—2021年4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纳入28对母婴,在婴儿出生后第0天、第90天收集粪便并完成随访问卷,在婴儿12月龄时完成《年龄与发育进程问卷第三版》(ages and stages questionnaires-third edition, ASQ-3)。使用16S rRNA测序,检测婴儿肠道菌群结构和多样性,并分析生命早期肠道菌群与ASQ-3问卷得分的关系。结果 根据12月龄婴儿ASQ-3评分结果将母亲及婴儿分为神经发育良好组(n=18)和神经发育迟缓组(n=10)。出生0天时,神经发育良好组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高于神经发育迟缓组(P<0.05),而变形菌门的丰度低于神经发育迟缓组(P<0.05);在出生第90天时,神经发育良好组中放线菌门、双歧杆菌科和肠球菌科的相对丰度均高于神经发育迟缓组(P<0.05)。Alpha多样性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s相关性分析显示,出生后第0天婴儿粪便中的梭菌科相对丰度与12月龄婴儿的沟通能区得分呈正相关,而和粗大运动能区得分呈负相关;出生后第90天婴儿粪便中变形菌门和肠杆菌科的相对丰度与12月龄婴儿的沟通能力得分呈负相关,而丹毒梭菌科的相对丰度与粗大运动能区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神经发育良好与迟缓婴儿的生命早期肠道菌群结构具有差异,并与12月龄时期婴儿沟通能区和粗大运动能区的发育有关联。提示生命早期肠道菌群与婴儿的神经发育水平有关。

    2024年02期 v.53 250-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不同氯乙烯生产工艺下职业人群的肝脏损伤状况

    董一文;张文翠;王新刚;胡伟江;王鑫;边洪英;康宁;张璘;叶萌;

    目的 比较电石法与乙烯法2种不同工艺下氯乙烯职业接触人群的肝脏损伤状况差异并分析原因。方法 2022年6—9月对天津市滨海新区某聚氯乙烯企业中电石法(78人)与乙烯法(69人)装置区的职业人群开展横断面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信息、职业史、防护设施等资料,体检时采集静脉血(4 mL/人)及尿液(10~50 mL/人),并收集受试对象的肝功能指标及肝脏B超结果。经ELISA法测定血清中8羟基脱氧鸟苷(8-hydroxy-2 deoxyguanosine, 8-OHdG),经固相萃取-离子色谱法测定尿中的亚硫基二乙酸(thiodiglycolic acid, TDGA)浓度。结果 2组人群在年龄和性别比上具有较好的匹配性,接害工龄、饮酒及每日睡眠时长的人数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按岗位分类后,电石组6种岗位(F=6.94)及乙烯组5种岗位(F=6.74)的TDGA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OHdG平均浓度与TDGA平均含量在电石组的聚合清理工(r=0.53)、聚合外操工(r=0.47)、维修保全工(r=0.45)及现场采样工(r=0.41)等岗位上呈现中等强度正相关(P<0.05);在乙烯组的裂解反应工(r=0.64)、DCS操控工(r=0.51)、氧氯化工(r=0.50)及化学备料工(r=0.44)等岗位上同样呈中等强度正相关(P<0.05)。2组人群的ALT(χ~2=15.41)、AST(χ~2=9.95)及ALP(χ~2=3.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石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及白蛋白/球蛋白异常人数显著高于乙烯组(P<0.05),肝脏B超异常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3,P<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中8-OHdG平均浓度超过90μg/m~3、尿中TDGA平均含量高于0.60 mg/L、男性、接害工龄>10年、习惯饮酒及每日睡眠时长<6 h等因素均为导致2组劳动者出现肝脏损伤状况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 该PVC企业中电石组人群发生的肝脏损伤程度显著高于乙烯组,与工作场所中电石组岗位接触氯乙烯浓度较高、累积接害时间长及接害工龄长、习惯饮酒、轮班工作制导致的睡眠时间不足等因素共同作用诱发的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2024年02期 v.53 257-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湖南某矿区职业人群金属/类金属暴露与肝功能指标异常的前瞻性研究

    杜雨薇;段丽丹;陈少仪;张慕阳;陈美玲;曹玉函;段燕英;

    目的 研究湖南某矿区职业人群多种金属/类金属的暴露水平与肝功能指标异常的关系,并探讨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于2017年在湖南某矿区招募工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获取研究对象人口学特征、体检结果、血浆和尿液中23种金属/类金属水平以及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 transferase, ALT)、球蛋白(globulin, GLB)和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ferase, GGT)]等信息。并分别于2018、2019和2020年进行随访。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金属/类金属暴露水平与肝功能异常风险的关系,并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函数绘制剂量-反应关系曲线。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891名,≤45岁者576名(65.0%),男性832名(93.4%),冶炼工530名(59.5%)。调整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工种、文化程度、吸烟、饮酒、饮食咸淡、心理压力、既往史(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冠心病)、定期锻炼和饮茶后,血钨(HR=4.90,95%CI 1.17~20.48)和尿钡(HR=1.07,95%CI 1.02~1.12)与TBIL水平异常升高发生风险呈正相关。血铊与ALT异常升高发生风险呈正相关(HR=11.15,95%CI 1.97~63.29)。结论 血浆钨元素和铊元素以及尿中钡元素是职业人群肝功能指标异常升高发生风险的危险因素。

    2024年02期 v.53 26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鄂西北稀土矿区人体血液和头发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健康评价

    周新;陈芸;杨海博;王玉玺;孙勇;周佳;

    目的 调查鄂西北某稀土矿区居民血液、头发中稀土元素的含量,评价稀土富集对当地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稀土矿区核心地带居民191人,非稀土矿区居民186人,年龄20~69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调查对象血液、头发中稀土元素的含量,与已有文献值进行比较。同时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血液检测与问卷调查,考察人体稀土富集是否会导致地方性疾病。结果 矿区居民血液中稀土元素总含量平均为60.22 ng/mL,是对照区的3.35倍;头发中稀土元素总含量平均为1197.91 ng/g,是对照区的6.32倍。随着年龄的增长,矿区男女血液与头发中稀土元素的富集量均有增长,钇和钪在血液与头发中的占比远大于其在土壤中的含量比例;相比于头发,钇和钪在血液中更易富集。稀土矿区与对照区居民患脂肪肝、乙肝、低血糖、低血压、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几率及平均寿命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居民较高的日均稀土元素饮食摄入导致人体血液及头发中有较为大量的稀土元素累积,但目前并未发现产生明显的、实质性的人体健康损害。

    2024年02期 v.53 275-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实验研究

  • 采用指示剂氨基酸氧化法评估老年人5年间蛋白质需要量的变化

    吴文璇;马辉;卢佳希;聂淑慧;杨云淇;陈凤格;张艳红;王睿;李敏;

    目的 评估老年人5年间蛋白质需要量的变化情况。方法 在2017年14名老年人蛋白质需要量研究的前期基础上,纳入其中4名老年人(70~80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指示剂氨基酸氧化法再次评估老年人蛋白质需要量。设7个蛋白质水平,分别为0.1、0.3、0.6、0.9、1.2、1.5和1.8 g/(kg·d)。每个蛋白质水平前2天均给予维持膳食。第3天进行稳定同位素研究,在氨基酸配比膳食的基础上,采用L-~(13)C-苯丙氨酸作为指示剂,伴随氨基酸配比膳食口服摄入体内,当L-~(13)C-苯丙氨酸的代谢在体内达到稳态时,收集呼出气、尿液样本。通过测定样本中标记氨基酸动力学参数,构建待测蛋白质摄入量和标记氨基酸氧化率的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曲线拐点对应的蛋白质摄入量即为该研究人群的蛋白质平均需要量。结果 根据4名老年人不同蛋白水平下呼气中~(13)CO_2的产生率可以获得老年人蛋白质平均需要量为1.05 (95%CI 0.51~1.60)g/(kg·d)。采用蛋白质平均需要量推算推荐摄入量的变异系数进行推算后获得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为1.31 (95%CI 0.64~2.00)g/(kg·d)。结论老年人的蛋白质需要量在5年间有所提高,肌少症可能是导致老年人蛋白质需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2024年02期 v.53 282-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6种苯二氮卓类镇静剂残留

    张律;朱波;赖少阳;岳亚军;游杰;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6种苯二氮卓类镇静剂残留的方法。方法 样品用乙腈提取后经C_(18)固相萃取柱净化,待测液经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2.1 mm×50 mm, 1.7μm)分离,以0.1%甲酸水溶液和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内标法定量。结果 6种苯二氮卓类镇静剂在1.0~5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均>0.9990,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3和1.0μg/kg,在3个浓度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4.2%~108.0%,相对标准偏差为1.1%~6.7%(n=6)。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用于水产品中6种苯二氮卓类镇静剂残留的同时检测。

    2024年02期 v.53 288-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紫砂陶器中24种元素迁移量

    孙开奇;张楠;赵婕;王子怡;王正;赵榕;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紫砂陶器在食品模拟物中24种元素迁移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紫砂茶壶、紫砂烧水壶、紫砂锅、紫砂电炖锅共4种紫砂陶器使用4%乙酸作为食品模拟物进行浸泡试验,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迁移液中24种元素迁移量。结果 锂、镁、铝、铁、钡元素质量浓度在1000μg/L以内,铅、镉、总砷、铬、镍、铜、钒、锰、锑、锡、锌、钴、钼、银、铍、铊、钛、锶元素在100μg/L以内呈线性关系,r值为0.998 739~0.999 989。总汞在5.0μg/L以内呈线性关系,r值为0.995 056。本方法所测元素的检出限为0.5~45.0μg/L,回收率为80.6%~108.9%,相对标准偏差为1.0%~4.8%(n=6)。对市售紫砂茶壶、烧水壶、砂锅、电炖锅共4种紫砂陶器检测发现,铍、钛、铬、镍、钴、锌、银、镉、锑、总汞、铊、锡、铜、总砷、钼、铅共16种元素迁移量结果低于定量限。迁移量最高的元素茶壶是铝、镁、钡;烧水壶是铝、镁;砂锅是铝、镁、锂;电炖锅是铝。结论 该方法易于操作、准确度高,为紫砂陶器中元素迁移量测定及评价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的检测方法。

    2024年02期 v.53 294-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空气负离子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氧化应激和炎症水平的影响及机制

    李娜;魏天静;肖明扬;龙文芳;张静;周静;刘莲花;许琼军;逯晓波;肖莎;

    目的 探究空气负离子(negative air ions, NAIs)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rat, SHR)血压、氧化应激及炎症状态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60只SHR(雌雄各半),根据干预时间随机分为1个月组和3个月组,每组30只;各组大鼠根据每日干预时间再进一步随机分为SHR对照组、2 h NAIs-SHR组和6 h NAIs-SHR组,每组10只。另将20只SHR同系正常血压成年大鼠(Wistar-Kyoto, WKY)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根据干预时间随机分为1个月WKY组和3个月WKY组,每组10只。2 h NAIs-SHR组和6 h NAIs-SHR组每天分别置于NAIs浓度为4.5×10~4~5×10~4个/cm~3的环境中2 h和6 h, WKY组和SHR对照组每天置于正常空气环境。各组大鼠每3天测一次血压,每周测一次体重,于饲养第1个月和第3个月后处死,称量脏器湿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8-羟脱氧鸟苷(8-hydroxylated deoxyguanosine, 8-OHdG)、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白细胞介素-8 (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和内皮素-1 (endothelin-1, ET-1)水平;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检测试剂盒测定血清ROS水平;比色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disulfide, GSSG)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胸主动脉组织病理形态,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胸主动脉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38 MAP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 JNK)、c-fos、c-jun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同周龄雄鼠WKY组体重较SHR对照组高,其他各组间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HR组心脏脏器系数(4.66±0.48)较WKY组(3.73±0.15)高(P<0.05),其余大脑、肾脏、肝脏和脾脏脏器系数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周龄WKY组血压均较SHR对照组低,第2~5、8~11周SHR对照组血压均较2 h NAIs-SHR组和6 h NAIs-SHR组高(P<0.05)。HE染色发现2 h NAIs-SHR组和6 h NAIs-SHR组大鼠胸主动脉均较SHR对照组内膜结构紊乱、中膜增厚、外膜破裂等病理改变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氧化还原水平方面,与SHR对照组相比,6 h NAIs-SHR组ROS [0.66%±0.17%、0.49%±0.32%]、8-OHdG [(48.29±8.00) ng/mL、(33.13±14.67) ng/mL]水平均较低(P<0.05),1个月6 h NAIs-SHR组GSH/GSSG (10.08±4.93)较高;与2 h NAIs-SHR组相比,6 h NAIs-SHR组ROS水平[0.99%±0.19%]较低(P<0.05)。炎性因子水平方面,与SHR对照组相比,6 h NAIs-SHR组IL-8水平[(160.44±56.54) ng/L、(145.77±38.39) ng/L]均较低(P<0.05),1个月WKY组ET-1 [(249.55±16.98) ng/L]较高,各组间NO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SHR对照组大鼠胸主动脉p-p38蛋白相对表达量较WKY组低(P<0.05),3个月SHR对照组大鼠胸主动脉p-p38和p-c-fos蛋白相对表达量均较2 h NAIs-SHR组和6 h NAIs-SHR组高(P<0.05)。结论 4.5×10~4~5×10~4个/cm~3浓度的NAIs干预可能通过ROS/MAPK/AP1信号通路调节SHR大鼠部分氧化及炎症状态,进而降低其血压水平。

    2024年02期 v.53 300-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1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饮用水中12种卤代苯醌

    尹丹阳;田丽;王敏娟;胡佳薇;

    目的 建立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饮用水中12种卤代苯醌的方法。方法 饮用水经甲酸酸化,Bond Elut Plexa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和浓缩后,Waters ACQUITY HSS T3柱(100 mm×2.1 mm, 1.8μm)分离,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和多反应监测检测。采用空白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法定量分析。结果 12种卤代苯醌至少在浓度为5.0~150.0 ng/mL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方法检出限低于2.0 ng/L,定量限低于5.0 ng/mL;加标回收率70.0%~84.0%,基质效应0.08~0.64。结论 本方法检测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分析速度快,适用于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卤代苯醌类化合物的检测。

    2024年02期 v.53 310-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9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2-甲基异莰醇和土臭素

    曹芳红;陈堃;陈晓霞;杨玲;赵永信;吴平谷;

    目的 建立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两种臭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2-methylisoborneol, 2-MIB)和土臭素(geosmin, GSM)的方法。方法 水样经吹扫捕集装置富集解析后,经DB-624(30 m×0.25 mm, 1.4μm)色谱柱分离,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选择离子扫描测定,内标法定量。结果 2-MIB和GSM在1~100 n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均大于0.999。两种物质的方法检出限均为0.33 ng/L,定量限均为1.0 ng/L。对水源水、生活饮用水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2-MIB的平均回收率为82.0%~111.0%,精密度为1.9%~7.3%,GSM的平均回收率为84.0%~110%,精密度为1.9%~5.0%(n=6)。采集本地多份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水进行检测,两种臭味物质均有检出。结论 相较于国家标准(GB/T 5750.8—2023),该方法实验过程实现上样、检测全自动化,无需水样前处理,具有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准确性高的优点。

    2024年02期 v.53 316-320+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文献数据分析

  • 2018—2022年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研究方向发表论文分析

    许媛媛;唐增煦;崔云裳;苑弘弢;

    目的 对2018—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研究方向发表论文进行分析,旨在为进一步优化研究方向、合理调配科研资源、激发科研工作者学术热情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Web of Science、美国全科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和美国期刊科学引文分析(journal citation report, JCR)网络版数据库作为数据统计源,检索2018—2022年中国疾控中心发表的营养学方向学术论文,对发文量、载文期刊、作者情况、研究方向、基金项目等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22年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研究方向发表论文数量逐年增加,与2018年相比较,2022年中文论文发文量增长了18.60%,英文论文发文量增长8.82倍。中文论文有24.71%发表在《卫生研究》,英文论文有29.86%发表在Nutrition。对高被引论文分析结果显示,最高被引次数为147,载文期刊影响因子1.9;第一作者的H指数最高为27,载文期刊影响因子44.5;H指数与期刊影响力具备一定的相关性。纳入分析论文的学术热点集中度较好,聚类了“超重”等9个主要研究方向;作者共现性分析显示,聚类了15个以专家为结点的作者团队。结论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学研究方向发表论文数量和影响力均具有较高水平,可进一步发挥各研究团队间的优势、加强合作,兼顾科学研究的公益性,充分发挥主办单位专业期刊的学术传播力和平台影响力优势,促进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

    2024年02期 v.53 32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3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综述

  • 代谢性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障碍关联的研究进展

    王志如;贾小芳;王志宏;

    认知功能障碍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包括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痴呆患病情况不容乐观,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目前研究已提示代谢性危险因素会对认知功能产生影响,血糖升高、血压升高、血脂异常可能会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风险,而肥胖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结果并不一致。本文旨在对既往研究进行综述,了解代谢性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发现认知功能障碍的高危人群,为预防痴呆的发生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2024年02期 v.53 326-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基于食物消费结构的碳足迹研究进展

    洪溪;姜红如;王志宏;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食物消费系统愈发成为影响环境资源与居民健康的关键因素。在“双碳战略”目标的背景下,除关注能源密集型产业的温室气体减排,降低食物消费碳足迹或可成为另一潜在减排路径。已有研究表明,膳食结构的合理调整是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降低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但目前仍存在无法提供适用国内研究的食物环境数据库、缺少考虑地区化膳食调整方案等局限性。本文从不同食物消费结构的碳足迹、单一食物调整和整体饮食结构调整的情景分析三个层面,综述近年来基于食物消费结构的碳足迹研究进展,以期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2024年02期 v.53 332-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果蔬中食源性致病菌内化污染研究进展

    王晓芳;张若鸿;刘绍军;杨洋;

    全球范围内与果蔬相关的食源性疾病暴发呈增长态势。食源性致病菌通过内化污染侵入果蔬的内部,常规消毒手段难以将其灭活,造成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本文综述了果蔬中食源性致病菌内化污染途径及其鉴定方法,阐述了致病菌内化后的存活规律和机制,提出果蔬中致病菌内化的潜在防控措施,以期为降低果蔬中食源性致病菌内化污染风险、保障果蔬的食品安全提供理论基础。

    2024年02期 v.53 339-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8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下载本期数据